精彩小说尽在华文经典!手机版

华文经典 > > 卫铮庞煊《青铜的抉择》全文免费阅读_青铜的抉择全集在线阅读

卫铮庞煊《青铜的抉择》全文免费阅读_青铜的抉择全集在线阅读

实在想不起来叫个啥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《青铜的抉择》中的人物卫铮庞煊拥有超高的人气,收获不少粉丝。作为一部其他小说,“实在想不起来叫个啥”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,不做作,以下是《青铜的抉择》内容概括:强大而古老的“青铜帝国”,以耕战立国千年,等级森严,视商业为末业。然而,一座名为“白银港”的边疆城邦,却因海上贸易悄然崛起,富可敌国,其思想开放、阶层流动的社会模式,对帝国根基构成了致命诱惑与威胁。一场关于帝国未来道路的激烈博弈。是坚持古老的军事扩张之路,还是拥抱未知的商贸立国之道?这场抉择将引发朝堂震荡、军事冲突与文化撕裂。

主角:卫铮,庞煊   更新:2025-10-06 15:56:16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帝都的巍峨城墙,很快被甩在了身后。

卫铮率领着一队百人的亲兵精骑,沿着贯通南北的青铜驰道,一路南下。

马蹄声碎,扬起阵阵尘土。

他此行的公开名义是“巡边”,但怀中那卷《蠹银论》和老师庞煊沉甸甸的期望,让这次旅程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。

离帝都越远,天空似乎都变得灰暗了几分。

驰道两旁,不再是帝都郊外那种精心维护的良田沃野。

初春时节,本该是万物复苏、农人忙碌的时候,但放眼望去,大片土地却荒芜着,只有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摇曳。

偶尔能看到一些面黄肌瘦的农人,穿着破烂的麻衣,在田地里用最原始的木石工具艰难地耕作。

他们看到这支盔明甲亮、旗帜鲜明的骑兵队伍,不是好奇张望,而是像受惊的兔子般,立刻低下头,甚至有人慌乱地跪伏在田埂边,身体微微发抖。

“将军,喝口水吧。”

亲兵队长,脸上带着刀疤的哑巴老陈,沉默地递过一个水囊。

他无法说话,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,映照着路旁的景象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。

卫铮接过水囊,却没有喝。

他的目光锁定在远处一片荒芜的村落上,那里只剩下几堵焦黑的断壁残垣。

“去那边看看。”

卫铮一勒马缰,下令道。

亲兵队训练有素地散开警戒。

卫铮策马走近废墟,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焦糊味。

他在一堵残墙边停下,用马鞭拨开地上的浮土,下面露出的不是砖石,而是几块被烧得变形、依稀能看出是锅釜形状的……青铜碎片。

他的瞳孔微微一缩。

《大胤律》:私藏青铜超过三斤者,与谋逆同罪,户主车裂,邻里连坐。

帝国严控青铜,只为保证军队的武备和贵族们的礼器。

而这些本该上交铸成箭簇的青铜,却出现在一个被焚毁的农户家中,其下场可想而知。

“嗬……嗬!”

老陈突然发出急促的气音,指向废墟深处。

卫铮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瘦骨嶙峋、衣不蔽体的老农,正蜷缩在一个半塌的灶台后面,惊恐地看着他们。

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包袱,里面似乎是几个干瘪的野菜团子。

卫铮下马,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:“老丈,莫怕。

我们是过路的官兵,这里发生了何事?”

那老农见卫铮身着将军服饰,更是吓得魂不附体,磕头如捣蒜:“将军饶命!

将军饶命!

小老儿……小老儿只是回来找点能吃的东西,这就走,这就走!”

“我不是来抓你的。”

卫铮蹲下身,扶住他颤抖的肩膀,“告诉我,这村子怎么了?”

老农抬起浑浊的泪眼,看清卫铮似乎真的没有恶意,才哽咽着断断续续说道:“是……是税吏……去年收成不好,实在交不出足额的粮税和‘铸币税’……村里几户人家,偷偷藏了祖传的铜盆,想……想熔了换点钱粮……被发现了……就,就……”后面的话,不用再说,卫铮己然明白。

他看着老农怀中那黑乎乎的野菜团子,又想起春狩大典上,那些贵族们酒池肉林、享用着从白银港换来的珍馐美味的场景。

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闷,堵在了他的胸口。

帝国的根基,在于耕战。

老师的话言犹在耳。

可眼前的“耕”,为何是如此凄惨的模样?

这样的“耕”,又能支撑起怎样强大的“战”?

他沉默地从自己的干粮袋里,取出几块耐存放的肉脯和面饼,塞到老农手里。

老农愣住了,随即像是捧着什么绝世珍宝,再次疯狂磕头,然后抱着食物,踉踉跄跄地消失在了废墟深处。

队伍继续沉默地前行。

傍晚时分,他们抵达了一座郡城。

城门口排队等待入城的百姓排成了长龙,个个面有菜色。

守城的兵卒态度粗暴,对进城贩卖少量农产品的乡民敲诈勒索,稍有不满便拳打脚踢。

卫铮亮出身份,守城军官立刻换了一副谄媚的嘴脸,点头哈腰地迎他们入城。

郡守闻讯赶来,设下宴席款待。

宴席算不上奢华,但比起路上所见,己是天壤之别。

席间,郡守小心翼翼地奉承着卫铮,对帝都的动向和卫铮南下的“真实意图”旁敲侧击。

“卫将军年轻有为,此番南下,定能震慑那些不安分的商贾,扬我帝国国威!”

郡守举杯敬酒。

卫铮敷衍地饮了一杯,状似无意地问道:“郡守大人,我看城外民生似乎颇为艰难,流民亦有不少,是何缘故?”

郡守脸上的笑容一僵,随即叹了口气,开始大倒苦水:“将军有所不知啊!

近年来天时不时,收成欠佳。

加之朝廷用度日增,这税赋……唉,下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!

那些泥腿子不懂事,总想着逃避税赋,甚至还有人往南边跑,去给那些商人当牛做马,真是不识好歹!”

“南边?

白银港?”

卫铮放下酒杯。

“可不是嘛!”

郡守压低了声音,“那地方,听说只要肯干活,就能吃饱饭,还讲什么‘契约’,哼,不过是蛊惑人心的手段罢了!

将军,您说,这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他们不好好种地纳粮,跑去给商人做工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”

卫铮没有再说话。

夜晚,他躺在郡守安排的驿馆床榻上,却毫无睡意。

白天所见的一幕幕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:荒芜的田地、焚烧的村落、惊恐的农夫、粗暴的税吏、郡守那虚伪而无奈的嘴脸……这一切,与他自幼被灌输的“煌煌帝国,盛世气象”截然不同。

他怀中的《蠹银论》变得滚烫,那些对白银港“不事生产、蛊惑人心”的指责,在此刻看来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
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,所谓的“忠诚”与“纲常”,又价值几何?

那个能让百姓“吃饱饭”的白银港,难道真的只是依靠“蛊惑”吗?

一个更深的疑问,如同藤蔓,在他心中疯狂滋生。

他原本只是想完成老师的任务,去“震慑”一下那个不听话的边陲城邦。

但现在,他强烈地想要亲眼去看一看,那个被斥为帝国蠹虫的地方,究竟是如何让这些活不下去的帝国子民,心甘情愿“用脚投票”的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