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华文经典!手机版

华文经典 > > 《大清日月》努尔哈赤李成梁火爆新书_大清日月(努尔哈赤李成梁)最新热门小说

《大清日月》努尔哈赤李成梁火爆新书_大清日月(努尔哈赤李成梁)最新热门小说

青史闲游人 著

军事历史完结

小说《大清日月》“青史闲游人”的作品之一,努尔哈赤李成梁是书中的主要人物。全文精彩选节:致力于用轻松诙谐的现代笔触,还原有温度、有人情味的历史现场。笔下无枯燥的年份数字,唯有鲜活的人物命运与王朝抉择。愿以文字为舟,载诸君横渡三百年时光,共观大清王朝的辉煌、挣扎与沉没。 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历史亦然。

主角:努尔哈赤,李成梁   更新:2025-10-19 18:30:4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书接上回。

我们说到,年幼的努尔哈赤在失去生母、遭受继母苛待之后,早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,不得不走出家门,在白山黑水间为了生存而奔波。

他采参、狩猎、交易,像一株顽强的小草,在石缝中努力汲取着养分。

那么,他所在的建州女真部落,整体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?

这一章,我们就来聊聊建州女真部落的日常,以及他们的“大甲方”兼“超级管理员”——大明王朝,是如何通过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政策,管理这帮“辽东分公司”的。

首先,我们得了解一下建州女真这家“公司”的主营业务。

毕竟,天天光喊着“统一女真、报仇雪恨”是吃不饱肚子的,得先搞经济。

主营业务一:挖参!

挖参!

还是挖参!

如果说建州女真有什么“支柱产业”,那排第一的绝对是采参业。

长白山的老林子里,藏着宝贝——野生人参。

这玩意儿在中原地区被视为续命神药,价值堪比黄金。

大明的达官贵人、富豪巨贾,对这口需求极大,市场前景一片光明。

所以,每年到了采参季节,建州女真的男男女女就组团进山,冒着被野兽攻击、迷路冻饿的风险,去寻找那珍贵的“草黄金”。

努尔哈赤少年时期,肯定没少干这活儿。

这活儿累、危险,但来钱快。

挖到一支上好的人参,可能就够一个家庭小半年的开销。

主营业务二:打猎和采集除了人参,广袤的森林还提供其他特产:貂皮、鹿茸、虎骨、东珠(珍珠)、松子、蘑菇等等。

貂皮保暖性能极佳,是制作高档皮草的首选;鹿茸、虎骨是名贵药材;东珠晶莹剔透,是贵族首饰的点缀佳品。

这些山货,在明朝市场上都是硬通货。

主营业务三:兼职“雇佣兵”和“驿卒”有时候,明朝辽东官府需要人手去打击不听话的蒙古部落或者其他女真部落,就会征调相对“听话”的建州女真部落出兵。

这算是临时工,有赏钱(虽然可能被克扣),还能在战斗后分点战利品。

此外,女真人熟悉地形,善于骑马,有时也会承担一些传递文书、引导商队的任务。

主营业务西:摩擦性“兼职”——抢掠当然,这算不上正经业务,但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,抢掠邻居(包括其他女真部落、蒙古部落,甚至偶尔摸一下大明边境的落单村镇)也是一种快速积累财富和人口的方式。

风险极高,一旦被大明抓到把柄,就会招致毁灭性打击,但收益也极大,足以让不少部落首领心动。

好了,主要业务介绍完了。

接下来,重点说说我们的大甲方——大明王朝的管理策略。

大明对辽东这些少数民族部落,奉行的是非常经典的“胡萝卜加大棒”政策,学术点叫“羁縻政策”。

核心思想就一条:让你们互相牵制,谁都别做大,老老实实给我当看门人(防备蒙古)和提款机(提供特产)。

先看看“胡萝卜”是什么:1. 封官授爵: 就像给努尔哈赤的爷爷、爸爸都封了建州左卫的官职一样。

虽然这官在大明朝廷眼里屁都不是,但在女真地界,这就是“官方认证”,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。

有了这个名头,你管理部落、号召人手,就名正言顺了许多。

对于部落首领来说,这是极大的政治诱惑。

2. 朝贡贸易: 这是最甜的一根胡萝卜。

大明规定,你们这些部落首领,不是白当官的,得按时来给我皇帝进贡(送土特产)。

作为回报,皇帝会给你赏赐,赏赐的东西往往比贡品价值高得多(显示天朝上国的慷慨)。

更重要的是,你来进贡,就可以顺便带着庞大的商队,在指定的地点(比如北京会同馆)进行贸易,把带来的山货卖掉,再买回女真地区急需的铁器、耕牛、种子、布匹、盐粮等等。

3. 敕书(chì shū)——贸易许可证: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!

不是谁都有资格来进贡和贸易的。

你必须持有大明颁发的“敕书”,这相当于特许经营许可证或者贸易配额证明。

敕书越多,你能带来的进贡和贸易队伍规模就越大,利润就越丰厚!

所以,各部落之间打生打死,抢地盘、抢人口,很多时候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抢夺对方手里的敕书!

这玩意儿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和权力象征。

4. 开原、广宁马市: 大明在边境开设了官方市场(马市),允许女真、蒙古人等定期前来交易。

在这里,他们可以用牲畜、皮货等换取生活必需品。

这是对朝贡贸易的补充,也是维持边境稳定、了解边情的重要手段。

嗯,胡萝卜很甜。

但如果你不听话,或者想独吞所有胡萝卜呢?

那就请尝尝“大棒”的滋味:1. 经济制裁: 最简单的一招,关闭马市,断绝你的朝贡之路。

你不是想要铁锅做饭、想要布匹做衣服吗?

对不起,不卖了。

你不是想卖人参发财吗?

对不起,市场关了。

这一招对于经济严重依赖明朝的女真部落来说,是致命的。

内部生活困难,很快就会产生矛盾,其他部落也会趁火打劫。

2. 政治孤立和分化: 扶植你的对手。

比如,如果建州女真某个部落闹事,大明就会立刻给海西女真(比如叶赫、哈达)封更大的官,发更多的赏赐,甚至暗示或者明示他们:“去,揍那个不听话的,打下来的地盘和敕书都归你!”

这就是“以夷制夷”的精髓,让你们自己人打自己人,大明坐在上面当裁判,成本低,效果佳。

3. 军事打击——“犁庭扫穴”: 这是最终极、最恐怖的大棒。

如果某个部落闹得实在太凶,屡教不改,甚至威胁到明朝边境安全了。

大明就会出动辽东的精锐边军,在听话的女真部落配合下,首接杀到你老家去。

目标是摧毁你的营地,焚烧你的房屋,杀掉你的壮丁,掠夺你的牲畜,把你彻底打回原始社会。

这种行动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词,叫“犁庭扫穴”,意思就像用犁把你家院子犁一遍,用扫把把你家洞穴扫荡干净,堪称降维打击。

努尔哈赤的外公王杲(gǎo),后来就是因为闹得太凶,被大明联合其他女真部落给“犁庭扫穴”了,本人兵败被杀。

所以,建州女真各部,以及海西女真各部,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微妙的夹缝里。

一方面,他们需要大明的官位、敕书和市场来获得生存发展的资源和合法性;另一方面,他们内部又因为争夺这些有限的资源(土地、人口、敕书)而互相争斗不休,同时还要时刻警惕着头顶上那根随时可能砸下来的“大明大棒”。

他们既要讨好大明,又要防范身边的“同事”(其他部落)下黑手。

今天可能还在一起喝酒盟誓,明天就可能因为一支人参的归属或者一张敕书的分配而拔刀相向。

所谓的“女真各部”,更像是一个内部竞争激烈、随时可能重组兼并的“集团公司”,而大明,就是那个牢牢握着“股权”(敕书)和“生杀大权”(军事)的董事长。

少年努尔哈赤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。

他亲眼目睹了部落之间的恩怨仇杀,亲身经历了因为缺乏资源而产生的生存艰难,也模糊地感受到了大明那巨大而无形的影响力——它似乎很远,远在紫禁城;但又似乎很近,近到一张敕书、一次关市就能决定一个部落的兴衰。

他学会了在规则内行事,也学会了观察规则的漏洞。

大明的“胡萝卜”他很想要,大明的“大棒”他深知其威力。

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,这种对强大力量的敬畏与向往,这种对游戏规则的初步理解,都深深地刻入了他的性格之中。

此时的他,或许还没有推翻“董事长”自己当家的野心,但生活的磨难和环境的复杂,正在悄悄地塑造着一位未来的规则打破者和新秩序的建立者。

他就像一只在林间谨慎穿梭的幼虎,观察着,学习着,忍耐着,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机。

而命运给予他的第一次巨大冲击,即将到来。

这次冲击,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,也将让他在更近的距离下,观察那位挥舞着“胡萝卜”和“大棒”的明朝辽东最高执行官——李成梁。

(第二章 完)下一章:少年阿哈的烦恼——努尔哈赤的早期磨难与李成梁的帅府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